消息

全部已读 ×

三秦楷模施秉银:荆楚战疫白衣执甲 疫情不破誓不还乡

内容:

        2020年3月8日,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向“三秦楷模” 施秉银、付凡平同志和赵梦桃小组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和各行各业要向“三秦楷模”施秉银、付凡平同志和赵梦桃小组学习,学习他们坚守初心使命、永远奋斗的优秀品格,学习他们舍身忘我、矢志奉献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恪尽职守、埋头苦干的朴实作风,学习他们勇于担当、冲锋在前的拼搏精神。

        2020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荣获陕西省第六批“三秦楷模”荣誉称号。

        施秉银,1959年生,中共党员,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医36年来,他以院为家、舍小家为大家,殚精竭虑、竭诚奉献,始终坚守在临床、教学和科研一线,以精湛医术护佑百姓健康,以高尚医德诠释大医精诚,以卓越远见引领医院发展,特别是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发病机制及免疫预防、糖尿病防治方面造诣深厚,是中央保健局专家组成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先后荣获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中国医师奖、全国医德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医生等荣誉称号,荣获陕西省第六批“三秦楷模”荣誉称号,是新时代医疗战线涌现出的恪守良医良法初心、担当百姓健康使命的杰出代表。

坚守报国初心 永葆家国情怀

        施秉银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少年时代亲历了家乡缺医少药的现状,受伯父治病救人的影响,高考时他志愿全部填的是医学专业,立誓学医救民、兴医报国。从医36年来,他始终牢记报国初心,永葆家国情怀,舍小家、顾大家,把实现个人梦紧紧融入国家梦、民生梦、健康梦之中,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大公无私、甘于奉献,用毕生所学彰显赤子情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庚子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1月22日,交大一附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誓师动员大会召开,施秉银院长率先就疫情防控做出九条部署,从明确诊疗规范、确定牵头科室到细化防护要求、提出应急准备,条条都是干货,字字事关落实。

        疫情发生后,施秉银每天奔波在医院的角角落落,指挥部署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全院取消休假,全员应急待命;一夜之间将感染楼改造为发热门诊和留观治疗病房;组建以呼吸、传染、重症、感控、影像、检验为主的专家组;制定防控方案,组织全员培训,确保院内零感染;开通“智慧好医院”网上免费发热咨询,开设发热咨询热线……

        “我是院长,隔离病房我必须要进!要掌握一线的第一手资料……”作为一名战疫指挥长施秉银态度坚决。疫情爆发初期,在人们对新冠肺炎病毒还缺乏认知甚至是恐慌情况下,都觉得他这样做太危险,但施秉银放心不下病人,执意进入隔离病房,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了解病人的治疗情况和生活状况,现场指导救治。他在病区还看望慰问了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鼓励大家坚定信心,携手同心战疫情。“院长都不怕,我们还害怕什么?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

        2月4日,施秉银再次身披战袍,星夜兼程,出征武汉,为国家医疗队的进驻做对接准备。可以坐第二天高铁去,但为了抢时间,他选择了“夕发朝至”的直快列车,宁愿在火车上“咣当”一晚上。“我要求我们团队提前去,早去一点,就可以早一点投入一线救治,就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我们不仅要参与临床救治,更要为国家提供疫情防控的方案和建议。”施秉银说到。

科学指挥战疫 带头冲锋在前

        在武汉,施秉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挽救每一名患者的生命是我们的头等大事。”他反复叮嘱每一个医疗队员,“作为国家医疗队,我们要出模式、出方案、出思想,一定要多学科协同作战,让每一位患者都得到医院顶端专家团队的合力救治。”

        初到武汉,陌生的地域和环境、临时组建队伍的默契性、各支援武汉医疗队之间的协调、人员管理、物资保障、后勤服务等诸多环节,都需要施秉银去协调解决,一时间千头万绪。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让队伍形成战斗力,他创新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实行三级联动,通过队管组、组管人,让精细化管理渗透到方方面面,为医疗队建立起坚实的安全保障。

        整建制接管病区后,危重症患者病情的严重性让施秉银坐卧难安。为了挽救患者生命,施秉银率先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联合医务处提出成立“降低患者病亡率小组”的建议并被采纳。该小组由施秉银任组长,集合了华西医院、中山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最顶尖的专家力量。“我们针对死亡病例逐一评估讨论,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指导危重患者救治,对降低病死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施秉银说。

        经过摸索和总结,施秉银依靠丰富的医疗管理经验,在医疗队建立了躯体疾病、心理健康、康复训练和生活照护为一体的立体多维度工作构架。他牵头组织团队核心成员每日召开工作例会,对病区的危重症患者挨个讨论分析,把驻地会议室变成了多学科联合会诊、不断改进治疗方案的前线作战室。作为内分泌专家,他无惧感染的高风险,身着层层防护装备,多次深入隔离病房,在最前线参与重症患者的诊疗。

        作为抗击疫情前沿阵地临时党总支书记,施秉银向全体党员提出“六个带头”:带头听党指挥,服从安排;带头扛起责任,担当作为;带头协同作战,合力攻坚;带头严守纪律,恪守规矩;带头不忘初心,服务患者;带头科学防控,及时总结。在他的感召下,医疗队中82名队员都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支援武汉50天以来,医疗队接管的两个病区病亡率大幅降低,收治的119名危重症患者中,87名已经康复出院。精心的工作让一对耄耋伉俪重获新生,武汉大学89岁的一级教授黄老先生创造了武大人民医院东院最高年龄出院患者纪录。当老两口同时康复出院时,黄老紧紧拉着施秉银的手不放,他告诉施秉银,等疫情过去,一定要让子女去西安看望他的救命恩人。

情牵患者安康 爱撒荆楚大地

        2月25日,在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第32场发布会上,施秉银提及一位患者写给医疗队的话语:“二十分感谢你们,你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我们很想知道你们是谁,但我们看不到你们谁是谁,只知道你们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生。”

        “医者有仁术,更要有仁心”是施秉银行医生涯坚定不移的信念。三十多年如一日,他坚持患者至上理念,把病人当亲人,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解病人之所难,即使摔伤骨折、卧床不起,也放不下患者,把病房当诊室,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医精诚。

        在武汉期间,施秉银高度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在他的倡议下,医疗队在隔离病区首创医患微信群,把医生护士患者拉到一个群里,有什么问题医护能第一时间知晓,患者有什么问题在群里提出来马上就能得到回应。通过在线解决患者治疗、护理、心理、康复及生活问题,线上线下,身心同治、缩短病程,效果非常显著。一位患者说,“自己病情有很大好转,可以很快和家人团聚,理应高兴才是,但一想到出院后在哪儿才能遇到这么好的医护团队,心里又很矛盾,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

        施秉银是著名的“微博医生”,微博上已经有近7万人是他的常驻粉丝。在战疫前线,施秉银依然放心不下“云端”的患者,只要有零碎的空闲时间,都在微博上回复患者咨询,给出用药建议。一位张女士,孩子因为甲亢智力受到影响,全家人濒临崩溃,找施秉银诊治后,他坚持不懈用几年时间在微博上为孩子诊断,调整用药,孩子目前恢复的非常好,学习成绩出色,钢琴绘画优秀,张女士每每说起来都泪流满面。

勇于探索思考,恪守使命担当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抗击疫情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施秉银时刻思考着通过此次疫情,如何更加合理地构建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便在早期能够及时发现并控制疾病的传播;如何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推行分级诊疗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解决疫情爆发时医疗需求和供应之间失衡问题,从国家战略层面储备疫情所需防控物资和人员……种种事关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大事,常常萦绕在他心里。为此他多次利用自己院长、专家的身份,“上书”上级部门和相关领导,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施秉银多次通过媒体呼吁,不管是对于一所大型的综合医院来讲,还是从国家整个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来讲,传染病学科对于人类健康的保障作用不能忽视。“就像我们国家,不能说没有战争就不做国防建设”,传染病学科建设以及人才的培养,也是这样的道理。为此,他集合多方智慧,提交了医院传染病学科发展规划,率先履行医疗国家队的职责使命。

        施秉银从医以来,一直把科研工作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他常说,大型公立医院不能没有临床科研做支撑。疫情发生后,他一方面组织全院开展疫情防控,一方面组织开展针对新冠病毒的科学研究,积极申报相关科研项目,启用生物样本库收集病毒灭活样本,集合科研人员展开公关,誓言要在新冠病毒的科学研究上做出一附院人的贡献。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身处抗击疫情最前沿,施秉银用初心使命和忠诚担当,在荆楚大地上书写了陕鄂相抚、守望相助的动人诗篇。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公众号

写评论

全部评论(0